来源: 原创 作者:中国软件网 2025-3-31 11:33:02
从平面图像到立体模型,从静态创作到动态视频,AI驱动的设计工具正在突破传统创作的时空限制。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设计行业的技术底层。从平面图像到立体模型,从静态创作到动态视频,AI驱动的设计工具正在突破传统创作的时空限制。
早在两年前,亦心科技董事长刘昌伟就前瞻性地提出“AI+设计”理念,认为AI将会重塑设计流程,重新设定设计的边界。基于这个重要理念,亦心科技推出了“AI+设计”的系列产品,如“悟空图像”和“AI闪绘”,通过突破性的AI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2D、3D设计流程,让普通用户只需绘制2D草图,即可自动生成高质量3D模型,将原本需要专业技能的3D创作变成了人人可及的日常技能。
一、3D生成技术的双重挑战
当前,在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3D制作流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技术瓶颈。据行业白皮书显示,掌握Blender、Maya等专业工具需经历6-12个月系统学习,而达到影视级制作标准更需2-3年持续训练。多边形建模、UV展开等核心技术不仅对空间想象力要求极高,其复杂的参数调整常导致许多设计灵感被迫夭折。这种技术壁垒直接造成人才断层,全国3D建模师缺口持续扩大,企业平均招聘周期显著延长。
从概念设计到动画渲染需历经多个环节,工具切换耗时占据大量时间。以建筑可视化项目为例,后期结构调整往往导致全模型推翻重建,某知名设计公司数据显示,此类返工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比例相当可观。此外,硬件依赖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例如,电影级别的4K渲染单帧耗时漫长,需配备NVIDIA RTX 8000显卡,工作站级设备采购成本极高。这种“高门槛、低容错”的产业现状,迫切呼唤革命性技术突破。
二、悟空图像与AI闪绘:开启设计创作新纪元
亦心科技推出悟空图像与AI闪绘系列产品,凭借其AI生视频与AI生3D功能,打破传统3D创作的技术、时间与成本壁垒,推动设计行业进入“零门槛 + 高精度”的普惠化新阶段,预计未来三年将催生千亿级3D内容市场。
AI生视频功能:突破静态创作边界
作为国内首款实现专业级图像处理软件国产化替代的创新产品,悟空图像最新迭代的AI生视频功能正掀起行业变革浪潮。该功能突破性实现文本指令直接驱动影视级动态影像生成,通过语义解析引擎精准识别“推拉摇移”等12种专业运镜术语,结合深度运动预测算法,可将用户输入的“镜头从满屏的窗户开始,慢慢向左平移,露出窗户后面坐着的都市女性”等复杂描述,自动转化为包含镜头运动、人物动态和光影变化的完整视频。第三方测试数据显示,在4K分辨率下生成包含5个运镜切换的复杂场景,平均耗时仅2.8秒,较传统制作流程效率提升,其帧间连贯性误差率控制在极小范围内,达到影视工业标准。
技术创新层面,该功能采用多模态扩散模型与动态神经辐射场(NeRF)的深度融合架构。通过构建专业影视素材的训练数据库,系统可自动识别文本中的空间关系、物体属性和运动意图,生成具有物理真实感的动态画面。特别在图生视频模块,依托自研的AI闪绘实时渲染技术,用户手绘草图可同步生成完整图像并一键转化为动画,实现“涂鸦即动画”的创作体验。在某省数字教育项目中,初中生使用该功能完成动画作业的平均时长下降,创作作品的专业度提升。值得关注的是,系统通过优化运动轨迹预测算法,将镜头切换流畅度较前代提升,支持8K超高清输出,已成功应用于城市宣传片、电商短视频等商业场景,单项目制作成本降低。这种“零门槛+高精度”的技术突破,标志着动态影像创作正式进入普惠化时代。
AI生3D:从2D草图到3D模型的“一键转换”
在传统工业设计领域,创建一个高精度3D模型的诞生往往需要经历建模、贴图、渲染等多道工序,耗时数天甚至数周,外包费用高昂。而“悟空图像”系统已实现从二维草图到三维实体的全流程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行业效率近百倍。
该系统利用突破性的多模态AI识别技术,能够自动解析手绘草图、照片等二维素材的空间结构,并运用动态神经辐射场算法生成高精度3D模型。用户上传草图后,系统15秒内即可输出包含材质纹理和光照效果的立体模型,支持导出3MF、STL等工业标准格式。结合“AI闪绘”实时渲染功能,设计师可在涂鸦过程中同步生成完整图像,并一键转为3D形态。
这一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亦心科技构建的“草图—模型—实物”生态闭环。系统不仅支持直接连接3D打印机完成原型制作,更通过云端渲染实现百万级三角面模型的快速处理。在某智能硬件公司的应用案例中,设计师通过手机拍摄产品手绘稿,5分钟内生成可打印的3D模型,经测试迭代三次即完成最终设计,较传统流程效率显著提升。“过去找外包做3D模型要花上万元,现在我们的实习生用AI闪绘10分钟就能搞定。”该公司设计总监小李表示,新技术使创意验证成本趋近于零,团队每月可完成更多的设计方案。
行业专家指出,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3D建模正式进入“零门槛”时代。随着AI生3D功能适配国产操作系统与芯片,其应用场景将从工业设计拓展至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预计未来三年将催生千亿级3D内容市场。
三、AI+设计:亦心科技的本土创新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设计行业正经历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驱动型”的范式变革。AI工具通过自动化处理基础工作、拓展创作边界,将设计师从参数调整中解放出来。这场技术革命不仅重构创作流程,更通过降低门槛、解放创意,让设计成为大众可参与的普惠性活动。人人皆可参与创作,可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文旅、文创、数字内容生产等领域。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亦心科技正以技术创新重塑数字创意产业格局。公司汇聚顶尖图像处理团队与AI专家,依托近20年技术沉淀,构建起覆盖“AI+专业图像处理”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成为国内可视化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在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公司与英特尔、AMD等企业深度合作,其自主研发的AI实时渲染引擎与多模态生成算法、专业图像处理软件等,已实现对国际主流产品的功能覆盖,成功应用于政务、教育等关键领域。
在产业生态布局上,亦心科技通过“工具+平台+服务”的战略架构,构建起开放式创新生态。一方面与操作系统和芯片厂商联合开发AI创新应用,深度融合系统底层能力;另一方面打造资源平台,整合百万级设计素材与创作者社群,形成“创意生产—确权—交易”的闭环生态。数据显示,其数字美育解决方案已覆盖全国多所院校,助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
“我们致力于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普惠工具,让创意不再受限于技术门槛。”亦心科技董事长刘昌伟表示,目前亦心科技正加速3D生成、AI视频等技术研发,未来将重点布局数字内容创作,构建“设计—生产—流通”的全链路服务体系。随着研发中心在多地开花落地,亦心科技将持续推动国产可视化技术的全球化进程,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Soft6软件网系信息发布平台,Soft6软件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support@soft6.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查看《版权保护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