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在2010年时,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其太空技术路线图中正式引入了数字孪生一词。随后数字孪生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及地区逐渐萌芽。
直到近两年,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孪生的应用领域早已超出航空航天的范围,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业、石油天然气、电力、城市管理、船舶、医疗等多个行业。
为了详细描述数字孪生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树根互联、特斯联、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20余家数字孪生领域开发商、集成商、科研院所、高校联合编写了《数字孪生应用白皮书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
对此,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表示:希望通过梳理、分析数字孪生技术热点、行业动态和未来趋势,为整个数字孪生产业发展提供初始连接纽带,以加快推动产业的发展应用。
01
数字孪生的不同定义
首先,结合白皮书简单了解下数字孪生的定义。学术界认为,数字孪生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借助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以及算法模型等,模拟、验证、预测、控制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技术手段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实体。
企业对数字孪生的定义是资产和流程的软件表示,用于理解、预测和优化绩效以实现改善的业务成果。由数据模型,一组分析或算法,以及知识三部分组成。
结合两组定义不难看出,数字孪生不同于仿真、信息物理系统CPS、数字主线、资产管理壳等技术,其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实时性、保真性以及闭环性。
02
生态系统的六大模块
白皮书重点对数字孪生生态系统做了阐述。白皮书介绍道,数字孪生生态系统由基础支撑层、数据互动层、模型构建与仿真分析层、共性应用层和行业应用层六大模块组成。分别对应从设备、到数据、再到行业应用的全生命过程。
其中,基础支撑层是物联网的终端,包括芯片、传感器等设备 ,用于数据的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诸如高通、英特尔、ARM、AMD、三星、英伟达、谷歌、华为与阿里等提供芯片;博世、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霍尼韦尔、飞思卡尔、英飞凌、飞利浦、汉威电子、华工科技等提供传感器。
数据互动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其中,数据采集一般通过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PLC)和智能检测仪表进行采集;数字孪生模型是动态的,建模和控制基于实时上传的采样数据进行,对信息传输和处理时延有较高的要求;交互与协同,即虚拟实体实时动态映射物理实体的状态,在虚拟空间通过仿真验证控制效果,根据产生的洞察反馈至物理资产和数字流程。
模型构建与仿真分析层包括数据建模、数据仿真和控制。 模型构建是指为用户提供数据获取和建立数字化模型的服务,是数字化的核心技术,如测绘扫描、几何建模、网格剖分、系统建模、流程建模、组织建模等,主要由国有测绘企业主导市场。
仿真业务不仅需要建立物理对象的数字化模型,还要根据当前状态,通过物理学规律和机理来计算、分析和预测物理对象的未来状态。其中又分为工业仿真软件和复杂系统(交通和物流等)仿真软件。目前,国内工业仿真软件市场被外资产品占据,如 ANSYS、海克斯康(2017 年收购 MSC)、Altair、西门子、达索、Cadence,Comsol,Autodesk,ESI,Synosys,Midas,Livemore等。
共性应用层包括描述、诊断、预测、决策四个方面。 其需要软件定义的工具和平台提供支持,如Bentley 的 iTwin Service、ANSYS 的 TwinBuilder、微软的 Azure、达索的3D Experience等。
行业应用层是针对行业需求的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城市、交通、水利、工程、工业生产、能源、自动驾驶、公共应急等领域的各种应用服务 ,市场规模超千亿人民币,国内外供应商超过 1000 家。
除了六大模块外,数字孪生生态系统需要云计算、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技术层的支撑,并需要安全层、其他服务的支撑。
03
数字孪生带来的新模式新业态
当下,数字孪生已在各类型、各领域得以应用。Gartner 的研究显示,截至 2019 年 1 月底实施物联网的企业中,已有 13% 的企业实施了数字孪生项目,62% 的企业正在实施或者有计划实施。
白皮书也收集涵盖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健康等六个领域共计31个数字孪生应用案例。在此可简单看下几个例子。如在智能制造领域由数字孪生驱动的智慧火电应用案例 :某火电厂监控信息系统在数据量采集、功能分散、重要设备机理模型等方面存在问题。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帮助该火电厂建立了火电机组设备模型、机理模型和管理模型,实现了数字模型与机组设备的双向同步和实时互动,并支持安全环保、总体绩效、机组优化、燃料管理等功能。
再比如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滨海城市数字大脑项目的运用。 滨海新区在2018年提出以智慧政务、智慧经济、智慧城管和智慧民生四大版块 N 个智慧应用为重点,分三年推进智慧滨海建设,实现大数据一张图支撑决策、大运营一条链服务产业以及大平台一张网惠及民生。
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滨海城市大脑一方面实现了全域全量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可视化展示,另一方面借助协同计算能力、模型仿真引擎,实现了滨海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各系统协同运转。
最后看下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能源领域油气管道上的应用。 2018 年,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为标志,中石油提出建设具备全方位感知、综合性预判、一体化管控、自适应优化能力的智慧管网并开题立项,力求实现管道运行管理由精细化模式进一步朝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升级。
借助数字孪生技术,管网系统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全业务链数据和模型的标准化、集成化;再结合大数据、仿真、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非线性叠加,最终管道实现了全业务链下信息、技术和知识的融合共享,形成了新型协同运转的业态模式。
04
走向未来需跨越多重阻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数字孪生如今发展得如火如荼,且未来形式一片大好。但当下仍存在着诸多挑战。结合白皮书,可以看到,数字孪生存在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准化方面 :从2015年开始,数字孪生便吸引了 ISO、IEC 和 IEEE 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关注。目前,数字孪生在全球存在着多个标准,仍需进一步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同一领域之间的标准也需进一步融合。
二是数据相关的挑战 :这是数字孪生的核心之一。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多维度/多尺度数据采集的一致性较难实现、传输的稳定性不足、准确度难以保障、存储处理能力不足、接口协议标准不统一、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挑战等。
三是基础数据库相关的挑战 :表现在系统层级方面数字化、标准化、平台化的缺失; 设计,制造,销售,物流,服务等生命周期上结构化、传承性、规划性的缺失;价值链方面应用价值不足、兼容性差、盈利模式不明。
四是安全方面的挑战 :包括数据传输与存储、制造系统控制安全的挑战。
五是商业模式相关的挑战 :表现在多技术的融合、多领域应用、多场景应用方面的问题以及产业链仍需完善。
六是人才相关的挑战 :这是因为当下数字孪生技术的核心软件由国外人才主导。同时,尽管多个国际性标准组正就数字孪生技术开展研究,但仍需培养数字孪生标准化研究相关专业人才,对共性标准进行制定。
七是多系统融合的挑战 :包含物理世界的多系统挑战、数据采集及传输环节的挑战、模型构建方面的挑战以及交互协同的挑战。
参考资料:《数字孪生白皮书》2020版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http://www.soft6.com)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